蒲长城副局长:努力开创计量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认清形势,正确把握计量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给计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0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1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五是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六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计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础,这些要求和工作任务都与计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各级计量部门要深入领会、全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履行好计量职责,发挥好计量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监督保障作用。
(二)科技进步对计量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计量是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科技水平的重要支撑。计量技术发展也应当遵循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引领和基础作用。
(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计量惠民、诚信计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和谐社会的建设,民生是基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各级政府的共同奋斗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计量与民生密切相关,衣食住行各方面无不与计量息息相关。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地发挥计量的利民、便民效用,值得每一位计量工作者深入思考。
(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对计量准确可靠的要求越来越强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质检部门是技术执法部门,也是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基础、技术支持和技术执法作用。特别是计量部门,作为质检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牵头单位,更应当勇挑重担,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意见,真正发挥技术、标准、信息和执法优势,坚决、全面地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
(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对计量量值统一的要求越来越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计量工作也应当紧贴这一工作大局,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努力发挥作用。一要围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基(标)准,特别要加强在纳米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安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计量基(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充分发挥计量的基础作用。二要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选择优势领域开展前沿计量技术研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三要开展重点领域关键计量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四要积极开展计量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振兴与发展战略,加强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计量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计量比对,提升我们国家的计量地位,增强国际话语权。
另外,从国际上来看,国际一些计量技术机构在向医学计量、药剂计量、安全计量、生物计量、气象计量等领域迈进。在这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应当看到和正确认识这个差距,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有利时机,不断促进发展。同时,为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一张证书走遍全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国计量是一个压力,将来也是一个冲击。如果在国际计量界你没有占有一席之地,你也就失去了话语权,就会受制于人。目前,世界各国计量院都在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快国际间的比对和互认,目的就是要提升计量国际地位。(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