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蒲长城副局长:努力开创计量事业发展新局面
续前:
  二、全面把握总局工作部署,把“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各项要求贯穿到计量工作的全过程
 
  (一)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抓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要通过加强计量基(标)准建设,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提升质量水平提供计量技术支撑。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计量是基础。没有统一、准确、有效的计量保证体系,何谈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今后,应当努力打造统一、高效的量传溯源机制,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高效的计量基(标)准及量传溯源体系。各地也应当以国家量传溯源体系规划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企业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检测手段的提升和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要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把提高测试水平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先进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计量测试手段齐全、准确,才能在生产和经营中有效进行经济核算,才能有效控制加工中产品质量和终端产品质量。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质量提升需要我们,精准的计量检测也需要我们。传统意义的检测已经发生大的变化,多功能、多参数、在线检测等计量检测产品和设备不断涌现,如何实现质量提升,如何真正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除了要求其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外,更要指导其不断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继续推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继续贯彻落实《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做好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评价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降耗做好计量服务。
 
(二)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形成“保安全”的工作机制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计量工作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计量风险制度建设,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防线。计量工作看似风险不大,其实不然。在计量器具的生产、销售、使用、修理以及后续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各级计量部门,要增强计量风险意识,增强计量忧患意识,应当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去,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
 
保安全,实际上核心是加强监管。要严格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管,从市场准入、证后监管、使用中的比对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努力提高计量检测水平,为从严监管、确保安全打好计量检测技术基础,建立保障机制。
 
  (三)提升计量服务能力,在“促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
 
要加强计量新技术研究,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计量工作应当在构建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要加强能源计量监管,服务节能减排。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应当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能源计量作用和效能,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保障体系,为国家能源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推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充分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作用,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好务,为企业节能减排增效服好务。
 
要加强惠民工程建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义。应当进一步拓宽计量惠民领域,使计量惠民工作常态化,加大对重点市场的计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市场计量违法行为,为老百姓创建良好、有序的市场计量秩序。要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要加强国际计量合作,服务外贸发展大局。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计量合作空间,扩大计量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计量规则的制修订,扩大国际计量互认范围,研讨新的计量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计量工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夯实计量工作基础,建设好“强质检”重要领域
 
质检强不强,首先看计量。计量是基础,是前提和先行。这几年来,质检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各级技术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但是较之于其他工作,计量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计量是老本行,是质检系统的第一看家本领,各单位都应当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计量工作。
 
要加强计量法制建设,提高法治质检效能。完善计量法规体系建设,以《计量法》修订为核心,形成以中央计量立法为主、地方计量立法为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真正确保计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科技质检水平。应当进一步深化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以提高计量工作有效性为宗旨,加速计量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龙头,以省、市级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以国家专业计量站为辅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要增强服务沟通意识,创造和谐质检氛围。各单位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体现服务理念。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以服务经济、服务发展为目标,把服务发展、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并且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体制机制。
 
  三、强素质、转作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量工作新局面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每一位计量工作者,都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战略思维,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重点,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加强学习,培养战略思维。俗话说:“学习可以使生命之树常青”。当前我国进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全球化扩展期、城市化加速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突出期,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挑战前所未遇,缺乏战略眼光,计量工作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要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不断学习,自觉培养战略思维,这样才能解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学习新知识、研究新变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明志、学以广才、学以建业。
 
二是要勇于创新,增强责任意识。当前,无论是国内外需求,还是计量本身的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这一代计量人如果不能实现创新发展,将有愧于历史。在今后的5年、10年,要努力实现计量事业的腾飞,建立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做好计量工作,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计量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认真研究分析,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完善和推出计量监管的新机制、新措施和新手段,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每一位计量工作者都应当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活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三是要团结合作,树立大局观念。当前,计量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提高计量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计量资源优势,加强团结合作,既要加强部门内部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共同提高计量工作的有效性。每个计量工作者都应当树立“大计量”的概念和意识,只有让计量成为全社会的事情,才有可能把计量工作做大做强。计量工作不容易轰轰烈烈、一鸣惊人,但很专业。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就要有精益求精、永不言弃的精神,这就是计量的灵魂。如果没有这样一批人从事计量工作,中国的计量事业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